查询
中药图片库
当前位置:中药大全 > 中药图片库 >

黄连的作用和功效,甘草的作用和功效

时间:2023-02-28 11:33: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分享至: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食物,每种食物都能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功效,有的可以给我们补充体力,有的能给我们强身健体,那么你知道黄连吗?那接下来就由我来告诉你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吧。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1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2

1、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

3、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4、黄连在食用之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是不会通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其主要是在胃肠道中停留,由于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消化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5、黄连中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适当的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的黄连素,能明显的姜烯血糖

6、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黄连的作用 黄连有哪些作用

1、清热去火。黄连在中医里配以其他辅助药物,即适用于湿热证,也适用于火热证。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

2、治疗疟疾。在我国中医里,黄连一直都是用来治疗疟疾等严重腹泻,黄连中含有黄连素,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对于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3、治疗消化道炎症。由于黄连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于消化道严重的治疗效果明显。

4、降低血糖,黄连中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剂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适当加入少量的黄连素,能明显的降低血糖。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黄连治火烫伤: 川连研末,调茶油搽之。 〔《中医杂志》(2):170,1922〕

2、黄连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陈,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3、黄连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4、黄连治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 黄连、槟榔等分,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 (《简易方论》)

5、黄连治脓疱疮,急性湿疹: 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入适量熟胡麻油内溶化,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日三次。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痂脱落。(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黄连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以猪胆汁拌炒,佐以龙胆草,则大泻肝胆之火。下痢胃热噤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7、黄连治小儿胃热吐乳: 黄连二钱,消半夏二钱。共为细末,分100等分,日服三次,每次一分。(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黄连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侯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近效方》)

9、黄连主羸瘦气急。《本草拾遗》

10、黄连治脏毒: 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本事方释义》蒜连丸)

11、黄连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桥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12、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本草衍义》

12、黄连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症因脉治》连理汤)

14、黄连苦人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注解伤寒论》

15、黄连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本草新编》

16、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朋阳根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纲目》)

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17、黄连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18、黄连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珍珠囊》

19、黄连治肝火: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20、黄连,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转运者,则以茯苓、黄芩代之。(朱震亨)

21、黄连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22、黄连治小儿口疳: 黄连、芦荟等分,为末。每蜜汤服五分。定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简便单方》)

23、黄连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汤)

24、黄连能去心窍恶血。《仁斋直指方》

25、黄连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药性论》

26、黄连治药中巴豆,下痢不止: 末干姜、黄连,服方寸匕。(《补缺肘后方》)用药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27、黄连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28、黄连解巴豆毒。《本草经集注》

29、黄连,久服之,反从火化,愈觉发热,不知有寒。故其功效,惟初病气实热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气虚发热,服之又反助其火也。(《本草蒙筌》)

30、诸病痒疮疡,皆属心火,凡诸疮宜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李杲)

31、黄连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退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

32、黄连治妊娠子烦,口干不得卧:黄连末,每服一钱,粥饮下,或酒蒸黄连丸,亦妙。(《妇人良方》)

33、黄连治醇酒厚味,唇齿作痛,或齿龈溃烂,或连头面颈项作痛:黄连(炒)一钱五分,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各一钱,升麻二钱。上水煎服,实热便秘加大黄。(《妇人良方》清胃散)

34、黄连治诸痢脾泄,脏毒下血: 雅州黄连半斤,去毛,切,装肥猪大肠内,扎定,入砂锅中,以水酒煮烂,取连焙,研末,捣肠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下。(《仁斋直指方》)

35、 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营能燥湿,寒能胜热,佼气宣平面巳。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刘完素)

36、黄连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纲目》

37、黄连,酒浸炒,则上行头目口舌;姜汁炒,辛散冲热有功。一切湿热形瘦气急,一切时行热毒暑毒、诸般恶毒秽毒,诸疮疡毒,俱以姜和其寒,而少变其性。(《医学入门》)

38、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 明目,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本经》

39、黄连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 黄连六两,干姜二两,当归、阿胶各三两。上四味,末之,以大醋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加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千金方》驻车丸)

40、黄连治口舌生疮: 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肘后方》)

41、黄连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本草衍义补遗》

42、黄连治眼赤痛,除热: 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陈,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僧深集方》黄连煎)

43、黄连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台,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44、黄连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王好古)

45、黄连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别录》

46、黄连治妇人热劳羸瘦: 黄连三两(去须),人参一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黄芪一两(锉),木雷半两,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谰),柴胡一两(去苗),地骨皮半两,桃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细罗为散,用好嫩猪肚一枚,将前药末安猪肚内,以线子缝合,蒸令烂熟,砂盆内研令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黄连猪肚丸)

47、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汤液本草》)

48、黄连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 除疳,杀蛔。《本草备要》

49、黄连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日华子本草》

50、黄连治下痢: 宣黄连、青木香,同捣筛,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二、三十丸, 日再。其久冷人, 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婴孺用之亦效。 (《兵部手集方》香连丸)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黄连虽苦,但是它的功效作用却是非常强大的, 而且在药用方面的功能更是显著。下面一起来看看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黄连的药用功效

1、清热去火: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抗菌消炎: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对消化道炎症也有效果。

3、降低血糖: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时适当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黄连素能明显降低血糖,但是静脉滴注量不能过高。

黄连的药用禁忌

1、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2、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3、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黄连的不良反应

1、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

2、药不对证: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3、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

黄连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黄连及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白喉、枯草、百日咳、布氏、结核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黄连煎剂和黄连素灌服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黄连素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糖原异生或促进糖原酵解所致。

3、溶栓作用:黄连素对富含血小板凝块的收缩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连素抑制凝块收缩后对尿激酶和链激酶引发的凝块溶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正性肌力作用:黄连素静注对犬心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律减慢,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加,总外阻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增加。

5、抗心律失常作用:谷维素能明显增加黄连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二者混合制成的黄谷素口服可对抗大鼠乌头碱、冠脉结扎诱发的心律失常。

6、脑损伤保护作用:脑缺血使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大量增多,黄连素可明显抑制Glu诱导的脑细胞C-fos高表达,抑制Glu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升高。

7、抗肿瘤作用:黄连素不论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对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鼻咽癌和宫颈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

黄连的药用选方

1、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2、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3、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4、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

5、治诸痢牌泄,脏毒下血:雅州黄连半斤,去毛,切,装肥猪大肠内,扎定,入砂锅中,以水酒煮烂,取连焙,研末,捣肠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下。

6、治下痢:宣黄连、青木香,同捣筛,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二、三十丸,日再。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婴孺用之亦效。

7、治脏毒: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

8、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9、治甲赤痛,除热: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味,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绵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

10、治脓疱疮,急性湿疹: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入适量熟胡麻油内溶化,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日三次,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痴脱落。

11、治小儿口疳:黄连、芦荟等分,为束。每蜜汤眼五分。走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

12、治醇酒厚味,唇齿作痛,或齿龈溃烂,或连头面颈项作痛:黄连(炒)一钱五分,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各一钱,升麻二钱。上水煎服,实热便秘加大黄。

黄连的食用方法

1、黄连解毒汤:黄连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将四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黄连粥:黄连10克,白糖15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3、黄连炒冬瓜:黄连10克,冬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4、黄连蒸猪肚:黄连10克,猪肚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蒸至猪肚熟透即可出锅,佐餐食用。

5、黄连三子茶:黄连5克,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0克,将几味放入保温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猜你喜欢:

1. 哪些人不能吃黄芪功效有哪些

2. 刺血疗法的功效和作用

3.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4.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5.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6.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黄连的作用与功效

黄连又称味连,川连,鸡爪连,是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根若鸡爪,是入药的主要成分,味道极苦,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俗语,那么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

功效概括

01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02

抗菌:抗菌谱较广,对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最强,优于磺胺。对金黄色葡萄菌球、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也有较显著的抑菌 作用。此外,体外试验黄连素和黄连煎剂对钩端螺旋体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03

治疗湿热

黄连在中医里配以其他辅助药物既适用于湿热,也适用于火热,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04

抗病毒

对多种流感病毒、以及新城病毒有抑制作用。

05

抗原虫

黄连煎剂、黄连素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也可治疗阿米巴痢疾作用。

06

抗真菌

作用与黄芩相似,但黄连效力较强。

作用

01

治疗疟疾

在我国中医里黄连一直都是用来治疗疟疾等严重的腹泻,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02

治疗消化道炎症

胃炎,胃溃疡,肠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直都是属于很难治疗的疾病,很多药物对胃肠道都有刺激作用,在食用之后对炎症虽有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有刺激促进作用,对药物的量的把控很难做到准确,黄连不一样,黄连在食用之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是不会通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其主要是在胃肠道中停留,由于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消化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03

用于治疗热病而致烦燥、精神恍惚、谵语、口干脉实(由于炎症高热引起)、则配黄芩、桅子等,方如黄连解毒汤。

04

降低血糖

黄连中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适当的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的黄连素,能明显的姜烯血糖,但是需要注意黄连素静脉滴注的量不能过高,以免引起心脏系统的抑制,减缓心跳速度,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及乳酸中毒症。

05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口臭,嗳出腐败气味。取其健胃助消化,故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都用黄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铜青和铜绿的区别,铜青和铜绿的区别在哪里

    铜青和铜绿的区别,铜青和铜绿的区别在哪里

    青铜和铜青不是一种物质。铜青为铜器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锈衣。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由铜和其他成分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添加的成分通常是锡。但砷、磷、铝、锰和硅也可以用于在材料中产生不同的性能,所有这些成分都比铜更难制造合金。h2 id=反应物的种类和时间在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中对产物有什么影响?

    2023-02-06 阅读全文
  • 侧柏叶的作用和功效,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洗头

    侧柏叶的作用和功效,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洗头

    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侧柏叶具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的功效,具有治疗各种出血的作用。侧柏叶又名柏叶、丛柏叶、扁柏、云片柏等,

    2023-02-27 阅读全文
  • 牛肾是什么样子图片,牛肾是什么样子图片视频

    牛肾是什么样子图片,牛肾是什么样子图片视频

    牛身上最好吃的部位应该是牛里脊,肉质细嫩。牛肉来源可以是奶牛、公牛、小母牛,牛的肌肉部分可以切成牛排、牛肉块或牛仔骨,也可以与其他的肉混合做成香肠或血肠;其他部位可食用的还有牛尾、牛肝、牛舌、牛百叶、牛胰腺、牛胸腺、牛心、牛脑、牛肾、牛鞭,牛肠也可以吃,不过常用来做香肠衣,牛骨可用做饲料。阉牛和小母牛肉质相似,但阉牛的脂肪更少,年纪大的母牛和公牛肉质粗硬,常用来做牛肉末,肉牛一般需要经过育肥,饲以谷物。

    2023-02-03 阅读全文
  • 金荞麦片可以长期服用吗,金荞麦片能长期服用吗

    金荞麦片可以长期服用吗,金荞麦片能长期服用吗

    金荞麦有着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是人们在夏日里一款非常不错的饮品。而且它还能够帮助一些排尿有困难的人们实现顺利的排尿。下面跟随生活小常识我一起来了解金荞麦的功效与作用。 金荞麦的功效与作用 金荞麦的功效 金荞麦为植物蓼科苦荞麦的根状茎,金荞麦又叫野荞麦、天荞麦、开金锁、野荞麦根,金荞麦有清热解毒、散风化痰、活血散淤、健脾利湿的功效,金荞麦有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痰臭、风湿痹痛、肺脓疡、痢疾的作用。

    2023-01-04 阅读全文
  • 太子参多少钱一公斤,太子参多少钱一斤

    太子参多少钱一公斤,太子参多少钱一斤

    纯野生太子参一般价格在20元到25元一斤,不过市场不一样,价格也是不一样的。h2 id=太子参多少一公斤你好,我是方医生一般是150元一斤,但是一般不同的地方价格是由一定的差距的,建议是可以到当地的药店或是药房,询问一下当地的费用。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

    2023-01-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