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民间偏方
当前位置:中药大全 > 民间偏方 >

香薷多少钱一斤,香薷多少钱一克

时间:2023-02-14 17:26:39 编辑:admin  手机版 
分享至:

苍术,白芷,川弓,冰片,丁香,艾叶,山萘,雄黄,檀香,香需,菖蒲这几味中药一般各多少钱一克?

雄黄属于毒麻药,一般是买不到的。药价不是全国统一的,质量及产地不同价格也不同。以黑龙江的零售价/克 为例:苍术0.1元左右,白芷0.07元左右,川芎0.12元左右,冰片0.3元左右,丁香0.13元左右,艾叶0.02元左右,山奈0.1元左右,檀香2.7元左右,香薷0.02元左右,石菖蒲0.1元左右。但你要是每样买一克,一般药店是不会卖的,没办法称量。

奥勒岗香料是什么

俄勒冈这个名字是音译的,

英文名:organo:

种 名: 牛至

学 名: Origanum vulgare‘Rogeukuppel’

别名: 滇香蕾

科: 唇形科 属:牛至属

形态特征

常绿宿根草本,生长茂盛,生长高度25厘米。秋冬叶转为暗红色。

生长习性

喜光,耐瘠薄,宜植于排水良好处。喜碱性土,是良好的地被植物。

产地分布

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亚洲地区,牛至的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都可生产一定量的牛至。在我国,牛至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至长江以南各地。

药用价值

牛至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有对一聚伞花素、香荆芥酚、麝香草酚、香叶乙酸酯等可利尿、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去痰、抗菌的作用,每1毫克中含抗衰老素超氧化物岐化酶187.80微克,是蔬菜中含量最高者, 其抗氧化功能非常强,以其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效力而言,必苹果高出42倍,比马铃薯高出30倍,比橘子高出12倍。牛至味辛,性微温,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肿之作用。

牛至全草可提取芳香油,也可以用作香蕾入药,还能作为资源植物使用。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已把牛至作为-种中草药使用,它可用于治疗因暑湿所引起的发热、头痛、身困倦、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也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等疾病。

美国农业部的“植物化学和植物物种学”的背景资料表明,牛至含有30多种抗菌化合物,因而牛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非药物生长促进剂。随着人们对人类健康的关注,抗生素添加剂可能使人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这一缺点使人们对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减少,采用现代高科技生产“全天然”饲料添加剂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因而更深地了解牛至可为其作为新型非药物生长促进剂提供参考。

使用小常识:

1. 花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肠胃痛,神经性疾病,缓和疲劳

2. 叶部浸出液用于洗发膏,入浴剂

3. 取牛至3-9克,水煎服或泡茶饮,可治感冒。

4. 鲜牛至250克煎水沐浴,治皮肤湿热瘙痒。

5. 牛至10克+紫苏7克+枇杷叶7克+灯心菜3克煎服,一日3次依次2杯,治疗伤风发热、鼻寒、咳嗽或呕吐等。

6. 牛汁煎汤,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效,也可做齿龈疾病患者的含漱剂。

7. 取鲜叶或干粉烤制香肠、家禽、牛羊肉,风味尤佳。

8. 取鲜叶做沙拉、做汤、做饭,能增加饭菜的香味,促进食欲。

【别名】土香薷[贵州]、白花茵陈[江西、云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满坡香、满山香[云南]、小甜草

【来源】为唇形科牛至属牛至Origanum vulgare L.,以全草入药。夏末秋初开花时采收,将全草齐根头割起,或将全草连根拔起,抖净泥沙,晒干后扎成小把。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消暑化湿。用于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腹痛。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唇形科-牛至属- Origanum Linn.

Linn.sp.pl.ed.1:588.1753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叶大多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全缘或具疏齿。常为雌花、两性花异株。小穗状花序圆形复长圆形,果时伸长或否,由多花密集组成,有覆瓦状排列的小苞片,小穗状花序复组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绿色或紫红色,卵圆形,倒卵圆形,倒长圆状卵圆形至披针形。花萼钟形,外面被毛或否,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鄂齿5,近三角形,锐尖或钝,几等大。花冠白色或粉红至紫色,钟状,冠筒稍伸出或甚伸出于花萼外,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扁平,先端凹陷,下唇张开,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在两性花中通常短于上唇或稍超过上唇,在雌性花中则内藏,花药卵圆形,2室,由三角状楔形的药隔所分隔,花丝无毛。花柱伸出花冠,先端不相等2浅裂。花盘平顶。小坚果干燥,卵圆形,具稜角,无毛。

约15-20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至中亚。我国产下述一广布种。

1.牛至 香薷(滇南本草),白花茵陈、香茹草、琦香(云南昆明),乳香草、香茹、香薷、满山香(云南曲靖),苏子草、香茹、香薷、玉兰至、罗罗香、山薄荷、满天星(云南),满坡香(贵州剑河、梵净山),土香薷(贵州贵阳、铜仁),地藿香(贵州瓷安),小田草(贵州),土香薷、香炉草、香茹草、接骨草(四川),白花茵陈、茵陈、糯米条(江西),野荆芥、随经草(江苏),土茵陈(福建),野薄荷、五香草、署草(陕西),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茎斜生,其节上具纤细的须根,多少木质。茎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带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卷曲的短柔毛,多数,从根茎发出,中上部各节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节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无叶。叶具柄,柄长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圆形,被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4厘米,宽0.4-1.5厘米,先端钝或稍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有远离的小锯齿,上面呈亮绿色,常带紫晕,具不明显的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下面淡绿色,明显被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侧脉3-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多少突出;苞叶大多无柄,常带紫色。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由多数长圆状在果时多少伸长的小穗状花序所组成;苞片长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锐尖,绿色或带紫晕,长约5毫米,具平行脉,全缘。花萼钟状,连齿长3毫米,外面被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多少显著,萼齿5,三角形,等大,长0.5毫米。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鈡形,长7毫米,两性花冠筒长5毫米,显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长约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2浅裂,下唇张开,长2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较小,均长圆状卵圆形。雄蕊4,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前对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相等,内藏,花丝丝状,扁平,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两性花有三角状楔形的药隔分隔,室叉开,而雌性花中药隔退化雄蕊的药室近于平行。花盘顶端。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坚果卵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稜,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产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及西藏;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欧、亚两洲及北非也有,北美亦有引入。

全草入药,可以预防感冒,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泻、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瘙痒及水肿等症,其散寒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购及使用。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鲜茎叶含油0.07-0.2%,干茎叶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计)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计)约含7%,除供调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为一多型种,在欧洲不少作者常分成许多亚种及变种。就我国各地所产而言,变化亦相当大,新疆所产的叶较大,花序密集,小苞片倒卵形至近卵形,甘肃所产的小苞片极宽大,果时近于圆形,深红色,福建所产的花萼近于无毛,湖南部分标本花序明显呈角柱形,台湾与大陆上述以外的地区所产的小苞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以及花萼多毛这两点上是一致的,但常发现有雌花两性花异株现象。

中草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称】香薷(《别录》)

【异名】香菜(《本草经集注》),香菜(《千金方》),香戎(《食疗本草》),香茸(《本草图经》),紫花香菜(《履巉岩本草》),蜜蜂草(《纲目》)。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

【植物形态】海州香薷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茎直立,通常呈棕红色,二歧分枝或单一,均四棱形,密被灰白色卷曲柔毛。叶对生,广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3~3.5厘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尖,基部广楔形,边缘具疏锯齿,偶近全缘,上面深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布腺点,沿主脉疏被柔毛。轮伞花序密聚成穗状,顶生和腋生;苞片阔倒卵形,绿色,先端骤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均具长柔毛及腺点,边缘具长缘毛,具5条明显的纵脉;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具长柔毛及腺点,每裂片具1条中脉;花冠唇形,淡红紫色,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矩形,两侧裂片略呈三角形;雄蕊4,花药黄色,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线状,柱头2歧。小坚果4,近卵圆形,棕色,藏于宿存萼内。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野。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采集】夏、秋季采收,当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

【药材】干燥全草,全体被有白色茸毛。茎挺立或稍呈波状弯曲,长约30~50厘米,直径约1~3毫米;近根部为圆柱形,上部方形,节明显,淡紫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叶对生,皱缩破碎或巳脱落;润湿展平后,完整的叶片呈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5~3.5厘米,宽3~5毫米,边缘有疏锯齿,暗绿色或灰绿色。茎顶带有穗状花序,呈淡黄色或淡紫色,宿存的花萼钟状,苞片脱落或残存。有浓烈香气,味辛,微麻舌。以质嫩、茎淡紫色、叶绿色、花穗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主产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以江西产量大,品质佳,商品习称"江香薷"。

各地民间所用的香稿尚有以下几种:①四川、陕西、山东等地以同属植物香薷的干燥全草,作香薷使用。药材形状与上述品种相似,惟完整的叶较大,呈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5~10厘米,宽1.5~3厘米;穗状花序,花明显地偏向一侧。在四川称此为"德昌香薷"或"土香薷"。《本草衍义》所述香薷,即为本种,但目前在药材商品中很少使用。参见"半边苏"条。②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以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全草作香薷使用。参见"石香葇"条。③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有以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作香薷使用者。参见"土香薷"条。④新疆地区使用的香薷,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薷的全草。参见"萼果香薷"条。⑤西藏地区尚有以密花香蒲及其变种的全草入药,又称"密香薷"。

【化学成分】海州香薷含挥发油,密花香薷含有挥发油0.3%,其中主成分为香薷二醇。还含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即得。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香薷),去根留叶,细锉, *** ,勿令犯火。"

【性味】辛,微温。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孟诜:"温。"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④《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功用主治】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①《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②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③《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④《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⑥《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⑦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⑧《纲目》:"主脚气寒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宜忌】表虚者忌服。

①《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②《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选方】①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

②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圣济总录》香薷汤)

③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救急方》香薷汤)

④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夏取花、叶合用亦佳。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术丸)

⑤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⑥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⑦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⑧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⑨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②《纲目》:"世医治暑病,以香蒲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且其性温,不可热饮,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③《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④《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⑤《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⑥《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⑦《本草正义》:"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饮冷伤其中阳,以致大气缭乱,上吐下泄,腹痛如绞。香薷能通阳气,所以可治,然此特寒霍乱之轻者耳,如果肢厥脉伏,目陷面青,唇舌淡自如纸,则是真寒直中之阴症,非大剂姜、附、连、萸,不能挽救于什一者,亦非香薷轻清所能胜任。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故治肿甚捷,此与麻黄解表亦能消肿之理无二。《别录》用一散字,则所以退肿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导,其旨更显。昔人每谓此物为治暑要药者,亦指暑月受凉,外寒闭其内热,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证,则香薷通阳解表,是其专职,而又能导水利湿,更与暑月湿热郁蒸,膀胱不利者相合,非谓暑天百病,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提醒您:香薷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香薷、厚朴、扁豆为香薷散核心药组之论证

摘要:每首方剂都可以因症而变治疗许多疾病,但其中起核心作用药物的配伍一般是固定的,它决定着整首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趋向。试从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研究等方面论证为香薷散核心药组的香薷、厚朴、扁豆配伍的合理性。

关键词:香薷、白扁豆、厚朴;香薷散;核心药组;

香薷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蕾、厚朴、白扁豆按2:1:1组成。此剂具有祛暑解表,除湿和中之功;主治乘凉饮冷,外感于之寒,内伤于湿引起的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不舒,腹痛吐泻等症。本方三药合用,药少力专,共奏祛暑解表,除湿和中之效。我们认为柴香蕾、厚朴、白扁豆则是该方的核心药组,其在香薷散及其类方中密不可拆。现就香蕾、厚朴、白扁豆为香蕃散的核心药组论述如下:

1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论证

香薷散主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以发热恶寒,头痛身重,无汗,四肢倦怠,心胸烦闷,腹痛吐泻,苔自腻,脉浮为主证。夏月多喜于阴凉处憩息,或夜间归寝较晚,每易感受寒湿邪气,寒湿外束,腠理闭塞,卫阳被郁,故恶寒发热无汗;寒湿困束肌表,气血受阻,则头重身痛;夏日易食生冷,湿伤脾胃,气机失畅,故胸闷不舒、腹痛;湿困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则呕吐,湿浊下注大肠则泄泻;治宜外散肌表之寒湿,内化脾胃之湿滞。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以祛在表之寒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为君药。厚朴辛香温燥,行气化湿而解胸闷,去苔腻,为臣药。白扁豆甘平,健脾和中,兼能渗湿消暑为佐药。诸药合用,外散肌表之寒邪,内化脾胃湿滞,共成解表散寒、化湿和中之功。由此可见香蕾、厚朴、白扁豆的配伍在香薷散起到主导作用,决定了该方的功效祛暑解表,除湿和中,从而达到治疗阴暑的胸脘痞闷,腹痛吐泻等临床表现与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有类似证之目的,方证吻合。

2从中医文献资料论证

方以“夏日之麻黄”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化湿,正如《本草纲目》云:“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日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宜多服。”《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本草经疏》: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药性解》:香薷,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胃二经。主下气,除烦热,定霍乱,止呕吐,疗腹痛,散水肿,调中温胃,最解暑气。以厚朴行气除满化湿,李杲: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气,故能散湿满。《别录》又主温中、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心烦满者,…《本草汇言》:…故前古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呕逆泻利,虫积痞积,或肺气胀满,痰涎喘嗽,或胃气壅滞,水谷不行,用此消食化痰,去湿散胀,…《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以扁豆健脾化湿,消暑和中。《本草纲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三药合用,表里同治,是治暑天感受寒湿不可缺少的用药,成为治阴署的核心组成部分。故蔡陆仙云:“三物并合为剂,此所以有宣散却暑之特效也。”为历代医家治疗阴暑证配伍之常用药组。故香蕾、厚朴、白扁豆的配伍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和治疗阴暑证的方剂中经常使用,不可拆割。

3 从现代药理学分析论证

药理研究表明香薷散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对正常动物胃肠道蠕动有促进作用,又可用于治疗饮食不节导致的腹痛泻泄[1]。单味药药理研究表明:香薷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和杀菌作用,并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尿、镇咳和祛痰作用.厚朴具有抗腹泻的作用[2];能胃肠蠕动加快,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厚朴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的作用最强。白扁豆对痢疾杆菌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解毒作用。此外,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杀菌抑菌的方剂还如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五物香薷饮、六味香薷饮、二香散、香薷葛根汤、十味香薷饮。

4从中医临床运用论证

治疗外感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者,古今众多医家都会使用到香蕾、厚朴、白扁豆这对核心药组。如《温病条辨》中记载本方去扁豆,加鲜扁豆花、银花、连翘各9克,称之为“新加香薷饮”, 蒲辅周治暑温伤肺(肺炎)案谷×,男,9个月,肺炎8天,西药未能控制。身热无汗,两颊潮红,咳嗽不喘。昨日两眼上吊。腹满、大便次数多。舌红无苔,脉浮数,左大于右。病在肺,属暑温范畴,治宜苦辛。处方:香薷、杏仁、鲜藿香、竹叶各一钱,扁豆衣、银花连叶、六一散、荷叶各二钱,黄连三分,二剂(如见潮汗则去香薷、藿香、黄连,加麦冬、天冬、炒麦芽、化橘红)。复诊:汗出热退,诸症亦减,脉滑。属余热夹痰,治宜调和肺胃、清热化痰。拟保和丸四钱,水煎服。三诊:昨天复发热,咳嗽有痰,有汗,腹满。舌质淡,后根苔白腻,脉沉滑无力。属肺胃元气未复,湿滞,治宜宣肺和湿、调和脾胃。处方:杏仁一钱半,苡仁四钱,冬瓜仁三钱,橘红、丝瓜络、法半夏各一钱、炒麦芽、茯苓各钱半,扁豆衣二钱,生姜一片。连服2剂,病情逐渐好转,痊愈出院。

暑湿感冒为夏季常见疾病,属温病范畴。治疗多以清热解暑,利尿化湿为主。而分析本病病机,又多有贪凉冷饮,或触冒风雨者,易为寒邪所侵。阳气被阴寒所遏,则兼夹寒证。故笔者认为,本病治疗,在清利的同时,辅以活血行气,更当予辛温散寒,兼顾束于肌表之寒邪。3

综上所述,香薷、厚朴、扁豆是香薷散的核心药组,该药组决定了香薷散的主要功效和主治证型,在本方及其类方中不可分割。如果删减该核心药组中任何一味药物或分割其配伍结构,必将改变香薷散的功效和主治。该药组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作用,临床上用于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外感风寒夹湿者。

1、王文魁,2005.沈映君等香薷饮药理作用初探,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22(1) 。

2、朱自明,张明发,沈雅琴,等.厚朴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中国中药杂志,1997;卫(11):686

3、江成鹏 李艾丁暑湿感冒治疗体会《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7期

公丁香. 郁金 . 赤芍 .地龙 . 丝瓜络.哪里有卖?大概多少钱一克啊?

以下是中药每10克的参考价格,单位(元),你自己查吧:

因地方差异有些药物零售价格亦会有些差别.

莲心0.40 乌梅0.35 龙葵0.13 黄药子0.10 麻黄根0.28 草果2.76

石莲子0.32 石榴皮0.15 天龙3.60 了哥王0.80 浮小麦0.10 草豆蔻0.26

鸦胆子0.32 白芨0.81 绞股蓝0.38 山慈菇3.40 诃子0.21 肉豆蔻1.60

芡实0.58 五倍子0.50 女贞子0.18 半枝莲0.33 白果0.80 皂刺1.23

莲须2.63 金樱子0.77 沙苑子0.50 半边莲0.30 银杏叶0.20 京菖蒲1.60

制黄精0.41 益智仁0.76 茺蔚子 冬凌草0.30 淡豆豉0.18 石菖蒲0.49

炒黄芩0.92 苍术0.38 橘皮0.14 佛手1.56 地骨皮0.24 白薇0.20

炒黄连4.80 厚朴0.45 青皮0.16 木香0.18 银柴胡0.92 青蒿0.10

炒黄柏0.25 枳实0.19 枳壳0.33 莱菔子0.14 胡黄连1.18 天葵子0.49

生黄芩0.85 红花1.22 郁金0.48 炙没药0.72 泽兰0.15 苦参0.19

川黄连4.34 桃仁0.97 元胡0.68 炙乳香0.54 莪术0.23 龙胆草0.65

生黄柏0.21 炒香附0.17 乌药0.13 鸡血藤0.12 三棱0.29 紫草1.26

知母0.46 石见穿0.17 五灵脂0.39 留行子0.20 桑白皮0.19 炙百部0.34

天冬0.81 刘寄奴0.37 姜黄0.24 川牛膝0.33 炙紫菀0.23 白前0.12

麦冬0.85 徐长卿1.64 蚕沙0.10 淮牛膝0.52 炙冬花0.84 前胡0.63

玄参0.25 川楝子0.12 穿山甲15.40 乌贼骨0.58 丁香1.70 吴茱萸1.40

南沙参0.45 桔核0.31 土元1.08 降香0.47 荜茇0.90 花椒0.81

北沙参1.06 荔枝核0.14 水蛭5.18 苏木0.27 胡椒1.60 小茴香0.36

淫羊藿0.24 炒杜仲1.07 覆盆子1.40 芦巴子0.20 炮姜0.41 熟附片0.33

川断0.27 生杜仲1.06 菟丝子0.70 补骨脂0.16 高良姜0.35 干姜0.38

寄生0.20 锁阳0.22 蛇床子0.40 肉苁蓉2.33 白附子0.46 肉桂 0.50

槐角0.15 藕节0.15 荆芥炭0.24 生地炭0.94 血余炭0.70 藕节炭0.24 茜草0.71 桑螵蛸1.80 椿根皮0.25

槐米0.50 小蓟0.15 地榆炭0.26 柏叶炭0.40 陈棕炭0.20 茜草炭1.38 艾叶0.08 毛冬青0.50 苦楝皮0.18

侧柏叶0.11 大蓟0.24 生地榆0.16 佛手花1.00 绿萼梅2.70 玳玳花1.60 贡菊1.80 鸡骨草0.39 忍冬藤0.26

赤小豆0.16 赤茯苓0.29 拳参0.26 厚朴花1.00 玫瑰花1.00 月季花1.00 凌霄花0.69 猫爪草0.90 络石藤0.19

冬瓜子0.17 茯苓皮0.12 漏芦0.16 炒内金0.65 建曲0.18 焦麦芽0.14 焦山楂0.15 炒杏仁0.55 旱莲草0.12

冬葵子0.18 冬瓜皮0.18 苎麻根0.27 红曲米0.16 神曲0.20 炒谷芽0.14 生山楂0.13 桔梗0.45 仙鹤草0.16

胖大海1.35 桔叶0.11 瓜蒌子0.52 百合0.41 生白术0.74 生白芍0.38 生甘草0.36 党参0.75 生黄芪0.98

板兰根0.42 桔红0.20 瓜蒌皮0.65 石斛1.36 炒白术0.74 炒白芍0.40 炙甘草0.39 太子参1.08 炙黄芪0.62

贯众0.18 桔络1.78 薤白0.24 五味子2.13 山药0.76 丹参0.35 生地0.48 生首乌0.48 生栀子0.35

桑叶0.19 山豆根1.23 香橼0.31 山茱萸1.18 天花粉0.45 路路通0.20 熟地0.48 炙首乌0.56 炒栀子0.38

菊花1.00 射干0.80 柿蒂0.16 砂仁2.10 茯苓0.48 薏仁0.27 当归0.36 益母草0.11 金银花0.92

葛花0.33 青果0.45 八月札0.32 白蔻仁1.00 猪苓1.68 泽泻0.60 川芎0.55 金钱草0.25 连翘1.20

炙远志2.41 木蝴蝶0.49 野菊花0.34 地丁0.20 红藤0.10 鱼腥草0.28 法半夏1.84 牡丹皮0.54 莲子0.62

酸枣仁2.10 穿心莲0.13 白蚤休3.10 公英0.43 败酱0.32 大青叶0.32 姜半夏2.04 赤芍0.36 扁豆0.26

柏子仁1.00 玉竹0.32 决明子0.21 生大黄0.27 火麻仁0.15 象贝母5.57 胆南星0.93 海藻0.20 垂盆草0.27

大腹皮0.15 石韦0.31 土茯苓0.32 制大黄0.39 郁李仁1.20 平贝母 制南星0.58 昆布0.26 地耳草0.28

豨莶草0.21 蔓荆子0.49 佩兰0.30 槟榔0.34 扁蓄0.13 白鲜皮0.38

石楠叶0.10 葶苈子0.10 钩藤0.33 木通0.17 瞿麦0.13 地肤子0.15

威灵仙0.39 木瓜0.39 海风藤0.34 合欢皮0.14 萆解0.18 马齿苋0.26

防已0.74 狗脊0.13 伸筋草0.10 海桐皮0.35 虎杖0.12 白头翁0.13

千年健0.25 五加皮0.14 桑枝0.11 老鹳草0.15 鸭跖草0.20 秦皮0.20

代赭石0.28 紫石英0.56 龟板7.70 鹿角霜2.10 石决明0.38 生龙骨0.57

海浮石0.44 花蕊石0.14 别甲4.60 水牛角3.20 煅龙骨0.89 生牡蛎0.06

阳起石0.15 磁石0.32 玳瑁12.00 生石膏0.14 煅牡蛎0.13 珍珠母0.18

六月雪0.13 谷精草0.37 制川乌0.92

墓回头0.41 密蒙花0.14 制草乌0.92

牵牛子0.12 木贼草0.10 雷公藤0.12

生麻黄0.11 苏梗0.10 芦根0.29

炙麻黄0.14 苏叶0.18 淡竹叶0.20

桂枝0.14 苏子0.24 枇杷叶0.45

荆芥0.12 白芷0.28 天麻片5.50

防风1.40 香薷0.15 地龙1.60

薄荷0.29 细辛2.7 刺蒺藜0.55

羌活1.07 炒苍耳0.10 葛根0.29

独活0.23 藁本0.30 柴胡0.45

秦艽1.46 辛荑0.51 升麻0.25

蛇蜕4.20 蝉蜕2.65 夜交藤0.14

蜂房5.10 僵蚕0.84 茯神0.40

乌梢蛇3.59 牛蒡子0.36 合欢花0.49

透骨草0.30 白芥子0.20 藿香0.44

竹茹0.19 夏枯草0.39 南沙参0.45 桔核0.31 土元1.08

茵陈0.16 舌蛇草0.47 北沙参1.06 荔枝核0.14 水蛭5.18

通草0.66 茅根0.30 淫羊藿0.24 炒杜仲1.07 覆盆子1.40

川断0.27 生杜仲1.06 菟丝子0.70

寄生0.20 锁阳0.22 蛇床子0.40

仙灵脾0.24 枸杞子0.60

仙茅0.49 灵芝片0.81

巴戟天1.20 骨碎补0.15

六合定中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医方易简新编》卷四方之六合定中丸

4.1 组成 4.2 功效主治 4.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成方便读》卷三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六合定中丸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各家论述

6 《松峰说疫》卷五方之六合定中丸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7 《济急丹方》卷上方之六合定中丸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效主治 7.4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8 《古方汇精》卷一方之六合定中丸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六合定中丸

9.1 组成 9.2 制法 9.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9.4 功能主治

10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六合定中丸

10.1 组成 10.2 功效主治 10.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六合定中丸

11.1 组成 11.2 制备方法 11.3 功效主治 11.4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12 六合定中丸药典标准

12.1 品名 12.2 处方 12.3 制法 12.4 性状 12.5 鉴别 12.6 检查 12.7 含量测定

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7.4 测定法

12.8 功能与主治 12.9 用法与用量 12.10 贮藏 12.11 版本

13 六合定中丸中药部颁标准

13.1 拼音名 13.2 标准编号 13.3 处方 13.4 制法 13.5 性状 13.6 鉴别 13.7 检查 13.8 功能与主治 13.9 用法与用量 13.10 规格 13.11 贮藏

14 六合定中丸说明书

14.1 药品名称 14.2 药品汉语拼音 14.3 剂型 14.4 性状 14.5 六合定中丸的主要成份 14.6 六合定中丸的功能主治 14.7 注意事项 14.8 六合定中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4.9 备注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六合定中丸 * 六合定中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liù hé dìng zhōng wán

2 英文参考

liuhe dingzhong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uhe dingzhong w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六合定中丸为方剂名、中成药,其同名方剂约有八首。主要成分为广藿香、紫苏叶、香薷、木香、檀香、厚朴(姜制)、枳壳(炒)、陈皮、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稻芽(炒)[1]。具有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的功效。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六合定中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六合定中丸的药典标准。

4 《医方易简新编》卷四方之六合定中丸 4.1 组成

苏叶、藿香、香薷各四两,木香、檀香、甘草、柴胡各一两,赤茯苓、木瓜、羌活各二两,枳壳二两半,姜厚朴一两半[2]。

苏叶4两,藿香叶4两,香薷4两,木香(另研)1两,赤茯苓2两,生甘草1两,木瓜2两,檀香(另研)1两,羌活2两,枳壳2两5钱,厚朴(姜汁制)1两5钱,柴胡1两。

4.2 功效主治

《医方易简新编》卷四方之六合定中丸功能祛暑化湿,健脾和中[2]。主治四时瘟疫(春、冬生姜煎汤送下;秋、夏黑豆、甘草煎汤送下),饮食所伤(莱菔子煎汤送下),胃脘痛(吴茱萸煎汤送下),感冒,头痛发热(生姜煎汤送下),小儿发热吐乳(山楂、灯心煎汤送下),饱胀呕吐(生姜煎汤送下),小儿惊风(薄荷煎汤送下),中暑(冰水或水调服),霍乱转筋(阴阳水煎服),痢疾腹泻(温水调下),疟疾(生姜煎汤送下),胃口不开(开水送下)[2]。

4.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2]。

四时瘟疫,春、冬宜用姜汤,秋、夏用黑豆甘草汤送下;妇人产后,恶露不尽,红花、山楂煎汤送下;伤饮食,荚菔子煎汤送下;心胃痛,吴茱萸汤送下;感冒头痛发热,姜汤调送下;小儿发热吐乳,山楂、灯心汤送下;心口饱胀呕吐,生姜汤送下;小儿惊风,薄荷汤送下;中暑,冰水或冷水调下,霍乱转筋,阴阳水调下;痢疾胀泻,温水调下;疟疾,姜汤调下;胃口不开,开水调下。

4.4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半[2]。

5 《成方便读》卷三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六合定中丸 5.1 组成

枳壳、桔梗、茯苓、甘草、楂炭、厚朴、扁豆、谷芽、神曲(炒)、木瓜。

5.2 主治

《成方便读》卷三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六合定中丸主治暑湿伤中,食滞交阻,而为霍乱转筋。

5.3 各家论述

霍乱一证,皆由脾胃受邪,乘胃则吐,乘脾则泻,而伤湿、伤食尤多。方中谷芽、神曲、楂炭消磨食积;厚朴、茯苓除湿宣邪;桔梗开提肺气,表散外邪;枳壳破气行痰,宣中导滞;扁豆解暑和脾;甘草和中化毒;木瓜舒筋达络,使筋急者得之即舒,筋缓者遇之即利。

6 《松峰说疫》卷五方之六合定中丸 6.1 组成

苏叶2两(炒),宣木瓜2两(微炒),真藿香2两(带梗),子丁香1两(研,毋见火),白檀1两,香薷1两(晒,不见火),木香1两(不见火),甘草1两(微炒)。

6.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椒大。

6.3 功能主治

《松峰说疫》卷五方之六合定中丸主治瘟疫,胸膈饱闷,呕吐泄泻,或霍乱,绞肠痧,不服水土等。

6.4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胸膈饱闷,用生姜2片煎水送下;呕吐,用滚水半钟,对姜汁少许送下;霍乱,用生姜2片煎水,加炒盐5分送下;不服水土,煨姜3片煎水送下;绞肠痧,炒盐水煎送下;泄泻,生姜煎水送下。

7 《济急丹方》卷上方之六合定中丸 7.1 组成

香薷4两,木瓜2两,茯苓2两,枳壳2两,紫苏4两,甘草5钱,厚朴2两,广木香1两,广藿香2两,阳春砂仁2两。

7.2 制备方法

上药水泛为丸,每药末净重1钱3分为1丸,收贮瓷瓶。

7.3 功效主治

《济急丹方》卷上方之六合定中丸具有解暑毒,祛风寒之功效。主治感冒风寒,四时痧症,受暑,痢疾,疟疾,伤食,山岚瘴气等。

7.4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小儿半丸,四时痧症、霍乱转筋,阴阳水(滚水、凉水各半)送下;感冒风寒,紫苏、葱头汤送下,或生姜汤送下,头痛发热,葱头汤送下,心腹饱胀,砂仁汤送下;疟疾,姜、枣汤送下;痢疾,红糖汤送下;伤食,炒萝卜子汤送下;受暑,凉藿香汤送下;山岚瘴气,槟榔汤送下。

8 《古方汇精》卷一方之六合定中丸 8.1 组成

藿香叶6两,苏叶6两,厚朴(姜汁炒)3两,枳壳3两,木香(另研细末)2两,生甘草2两,檀香(另研细末)2两,柴胡2两,羌活4两,银花叶4两,赤茯苓4两,木瓜4两。

8.2 功能主治

《古方汇精》卷一方之六合定中丸主治中暑霍乱,吐泻转筋,感冒头疼,痢疾,疟疾,四时瘟疫,时气发斑,风热痧疹,心胃寒疼,小儿惊风。

8.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大人每服1丸,小儿半丸。中暑,用陈皮8分,青蒿8分,小儿各5分煎汤化下;霍乱吐泻转筋,百沸汤兑新汲水,和匀化下;感冒头疼发热,用连皮姜3片煎汤化下;痢疾腹泻,开水化,温服;一切疟疾,不论远年近日,用向东桃枝1寸,带皮生姜3片,煎汤化下;胃口不开,饮食少进,开水化下;四时瘟疫,春、冬用姜1片,夏、秋用黑豆1钱、甘草5分煎汤化下;时气发斑,风热痧疹,俱用薄荷汤送下;小儿吐乳发热,山楂2分、灯心1分煎汤送下;男妇心胃寒疼,吴茱萸4分煎汤送下;饮食伤者,莱菔子2分煎汤送下。

8.4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2钱。

9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六合定中丸 9.1 组成

檀香、木香各560g,藿香、扁豆(去皮,炒)、苏叶、香薷各250g,木瓜、甘草、桔梗、焦山楂、陈皮、姜厚朴、茯苓去皮、枳壳(麸炒)750g,炒麦芽、炒谷芽、神曲(麸炒)各180g[2]。

9.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9g[2]。

9.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白开水送下[2]。

9.4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六合定中丸功能除湿祛暑,和胃止泻[2]。主治中暑感寒,发冷发烧,头疼胀满,呕吐恶心,腹痛泄泻,四肢酸懒[2]。

10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六合定中丸 10.1 组成

苏叶8两,藿香8两,枳壳(炒)24两,厚朴(炙)24两,砂仁8两,甘草24两,木瓜24两,赤苓24两,扁豆8两,香薷8两,木香18两,檀香18两。

10.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六合定中丸具有祛暑散寒,健胃和中之功效。主治中暑感寒,四肢痓懒,呕吐恶心,腹痛作泄。

10.3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温开水或姜汤送下,1日2次。

1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3钱,朱砂为衣。

11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六合定中丸 11.1 组成

香薷4两,杜藿香4两,苏叶4两,制川朴1两5钱,广木香1两,枳壳1两5钱,甘草1两,赤苓2两,木瓜2两,檀香1两。

11.2 制备方法

上药生晒,共为细末,冷开水为丸,如绿豆大。

11.3 功效主治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六合定中丸具有发表祛暑,芳香解秽之功效。主治暑月感冒,头痛发热,胸闷呕恶,腹痛便泻。

11.4 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用开水1大杯送下;或绢包煎服1两。

12 六合定中丸药典标准 12.1 品名

六合定中丸

Liuhe Dingzhong Wan

12.2 处方

广藿香16g、紫苏叶16g、香薷16g、木香36g、檀香36g、姜厚朴48g、枳壳(炒)48g、陈皮48g、桔梗48g、甘草48g、茯苓48g、木瓜48g、炒白扁豆16g、炒山楂48g、六神曲(炒)192g、炒麦芽192g、炒稻芽192g

12.3 制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12.4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苦。

1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表皮细胞纵列,由1个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相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木化(炒麦芽)。石细胞无色、淡黄色或橙黄色,直径20~80μm,层纹大多明显,孔沟细,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木瓜)。果皮石细胞淡紫红色、红色或黄棕色,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约至125μm(炒山楂)。

(2)取本品5g[3],研细,加乙醚40ml,浸渍4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5g,加乙醚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蓝色斑点。

(3)取本品6g,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陈皮对照药材0.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醇—冰醋酸(18: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4)取本品12g,研细,加乙酸乙酯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2%氢氧化钠溶液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堿液,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水50ml洗涤,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80℃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 每1ml含1mg的溶液[3],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85:1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1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磷酸调节pH值至3)(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nm。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柚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置14小时,再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枳壳以柚皮苷(C27H32O14)计,不得少于1.6mg。

12.8 功能与主治

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1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12.10 贮藏

密封。

12.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六合定中丸中药部颁标准 13.1 拼音名

Liuhe Dingzhong Wan

13.2 标准编号

WS3B129793

13.3 处方

广藿香 24g

紫苏叶 24g

香薷 24g

木香 54g

白扁豆(去皮) 24g

檀香 54g

茯苓 72g

桔梗 72g

枳壳(去心,麸炒) 72g

木瓜 72g

陈皮 72g

山楂(炒)  72g

甘草  72g

麦芽(炒) 288g

厚朴(姜炙)72g

谷芽 288g

六神曲(麸炒) 288g

13.4 制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50~ 17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13.5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或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苦酸。

13.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6 μm 。含晶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壁厚,胞腔中含方晶,纤维细长,多成束,其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木纤维多成束,长棱形,直径14~25μm ,含黄色颗粒状物。果皮石细胞淡紫红色、红色或黄绿色,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约 125μm 。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叶肉组织含细小草酸钙簇晶,直径 3~8 μm 。胞腔不明显,常扭曲撕裂状。

13.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13.8 功能与主治

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1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3次 。

13.10 规格

每丸重 9g

13.11 贮藏

密封。

14 六合定中丸说明书 14.1 药品名称

六合定中丸

14.2 药品汉语拼音

Liuhe Dingzhong Wan

14.3 剂型

水丸 :每袋装6g

14.4 性状

六合定中丸 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苦。

14.5 六合定中丸的主要成份

广藿香、紫苏叶、香薷、木香、檀香、厚朴(姜制)、枳壳(炒)、陈皮、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稻芽(炒)等。

14.6 六合定中丸的功能主治

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痛泄泻。

14.7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吐泻明显,并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对六合定中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六合定中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六合定中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六合定中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4.8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4.9 备注

相关文章
  • 抑郁中成药有哪些,6种治疗抑郁失眠抑郁焦虑的

    抑郁中成药有哪些,6种治疗抑郁失眠抑郁焦虑的

    抑郁是大家都可能患有的疾病,有些人在短暂抑郁后就有自愈,但是有些事情难以处理时或者持续打击之后会导致持续性的抑郁,引起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2019-01-26 阅读全文
  • 民间泡水补肾偏方,补肾不伤身的小偏方

    民间泡水补肾偏方,补肾不伤身的小偏方

    适合男人的泡茶偏方用的是淫羊藿、菟丝子、枸杞、人参、鹿茸来进行搭配。女性的多用滋补肾阴的药材来进行泡水服用,像山药、枸杞这些来搭配。

    2020-07-22 阅读全文
  • 血糖高吃什么好【10种常见降血糖的食物】

    血糖高吃什么好【10种常见降血糖的食物】

    血糖高会导致身体的很多症状,为了降低血糖,平时在我们的生活饮食上应该保持高度的重视,那么血糖高吃什么好呢,下面中药大全小编和大家介绍10种常见的降血糖的食物。 10种常

    2020-07-23 阅读全文
  • 案板发霉是黄曲霉素吗,菜板发黑是黄曲霉素吗

    案板发霉是黄曲霉素吗,菜板发黑是黄曲霉素吗

    案板是我们日常烹饪过程中重要的厨具,但由于处理食物或者储存条件不当等原因,非常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比如黄曲灭菌。那么案板发霉是黄曲霉素吗,菜板发黑是黄曲霉素吗?

    2020-10-22 阅读全文
  • 水蛭价格多少钱一斤,水蛭价钱多少钱一斤

    水蛭价格多少钱一斤,水蛭价钱多少钱一斤

    收购蚂蝗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骗局,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被骗的血本无归。 这已经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有一波说是搞 科技 宣传的人到村里,宣传农村里一些生物的价值,原来以前农村常见的一些生物还能卖钱,有的居然还价值不菲,其中就有蚂蝗,据宣传人员说,老房子价值非常独特,有着极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农村真的到处都是宝贝。 不过当时确实没有多少人相信,因为按照老一辈的传统,这些奇怪的东西在农村遍地都是,也从来没有人去靠他赚钱,而且像是蚂蝗这种东西,大家都避之而唯恐不及,更不要提去

    2023-01-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