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中药图片库
当前位置:中药大全 > 中药图片库 >

知母功效与作用和主治,知母的主治与功效

时间:2023-01-25 18:31: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分享至:

知母有哪些特征?

(张福泉)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此外东北三省、陕西、甘肃、宁夏、山东也有分布。以根茎入药。根茎含知母皂甙A-Ⅰ、A-Ⅱ、A-Ⅲ、A-Ⅳ、B-Ⅰ、B-Ⅱ、萨尔萨皂甙元、吗尔考皂甙元、杧果甙、异杧果甙和鞣质等。花蕾含甾类皂甙元,如吉托皂甙元,替告皂甙元等。药理试验,知母浸膏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抑菌:知母煎剂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味苦性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能。主治热性病高烧、口渴烦燥、肺热咳嗽、结核病发热、糖尿病、大便干燥。

一、形态特征

全株无毛。根状茎肥大,横生,着生多数黄褐色纤维状旧叶残基,下面生许多粗长的根。叶基生,丛出,线形,质硬,长20—70cm,宽3—6mm。花莛直立,圆柱状,高50—100cm,其上生鳞片状小苞片。穗状花序,长30cm,花2—3朵丛生,花被片6,长圆形,白色或浅紫色,雄蕊3个,着生花被片中央;子房长卵形,3室。蒴果长卵形,长10—15mm,直径5—7mm,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各室有1—2粒种子。种子呈三棱形,两端尖,黑色,长约11mm(图14—117)。

图14—117 知母形态图

1.植株下部及根 2.花序

二、生物学特性

生于向阳山地,丘陵及固定沙丘上。适应性很强,喜温暖,能耐寒,也耐干旱,除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土壤水分过多,根茎生长不良,往往容易腐烂。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土壤为佳。

种子在平均气温13℃以下全部发芽需一个月,18—20℃则需2周,在恒温箱(20℃)

里萌发需6日,在平均气温15℃以上播种为宜。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一般土壤均可栽培。每亩施堆肥1300kg,氯化钾6.6kg,复合固体肥(氮∶磷∶钾=10∶6∶5)66kg,翻耕后,整成130cm宽的平畦。

(二)繁殖方法

知母繁殖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法。

1.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是进行大量繁殖的有效方法,但到收获则需要较长时间。采种母株应选用3年生以上植株,3年生植株的花茎数为5—6支,每穗花数为150—180朵,果实易脱落,因此在过分成熟之前顺次采下,每株可得种子5—7g。种子发芽率80—90%,隔年种子发芽率为40—50%。用贮藏两年以内的种子为佳。秋播或春播均可,秋播在封冻前,春播在4月份。条播,行距10—2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1.5cm,保持土壤潮湿,20天左右出苗。苗出齐后间苗,按株距7—10cm定苗,每亩播种量0.5—0.7kg。

2.分株繁殖

早春或晚秋,挖出根状茎,切成3—6cm长段,每段带芽1—2个。按行距25—30cm开沟,株距9—12cm栽种,覆土5cm。

(三)田间管理

1.除草培土和去花薹

每年除草松土2—3次,由于根茎多生长在表土层,因此,雨季过后和秋末要培土。除留种外应剪除花薹,促进根茎生长,提高产量。天旱要及时浇水。

2.施肥

知母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很强,故除施足基肥外还须追肥数次。据研究,氮肥对知母根茎增产效果明显(表14—95),钾肥次之。土壤酸度近中性的试验区收获量较高,因此,对酸性土壤有必要施石灰以矫正酸度或施有机肥以提高缓冲能力。作为氮肥可施人粪尿,铧肥可施草木灰等农家肥,迟效肥可用适量的饼肥。每年4—8月每亩应分次追施尿素20kg,氯化钾13kg,秋末冬初应施复合固体化肥(氮∶磷∶钾=5∶5∶5)33kg,可溶性磷肥6.6kg。

表14—95 肥料三要素和根茎产量的关系

注:肥料2年内每亩施氮、磷、钾各37.5kg。收获量:切除须根的根茎单株干重。

(资料来源:最新药用植物栽培法,伊东宏等著,王庆勇译1984年8月)

四、采收与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除掉枯叶和须根晒干为毛知母。趁鲜削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带土鲜根切洗后的生品率为35%左右。洗时不要长期将根茎泡入水中。晒干或烘干,折干率为3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一般种子繁殖的第二年每亩为100—120kg,第三年每亩为300—360kg。分株繁殖的定植后第一年每亩为200kg,第二年为400kg。加工后的生药易发霉,应避免吸潮,贮藏中还应注意鼠害。

萨尔萨皂甙元含量4—5月份(开花前)最高,为3.17—2.73%,3月份(萌芽不久)最低,为1.09%,12月份2.02%。河北易县西陵产知母,萨尔萨皂甙元含量高,为3.10%,赤峰为2.03%,上海栽培的为2.04%。一年生含量为1.70%,二年生4.19%,三年生:2.57%。

知母的栽培技术

知母的种植一般采用育苗移栽,选择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土和沙质壤土,结合整地每667米施腐熟的厩肥45000千克作为基肥,均匀撒入,深耕细耙,整平后做成平畦。3月下旬,灌足底水,按行距10~15厘米开沟,沟深2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覆土镇压;播种量每667米 1千克左右。为保证出苗整齐,一般在播种之前要进行种子催芽,将种子用60℃温水浸泡8~12小时,捞出后与种子2倍量的湿沙拌匀,在背风向阳温暖处挖坑催芽,催芽坑深20~30厘米。将种子平铺于坑内,覆土5~6厘米,并用农膜覆盖,待多数种子的胚芽穿破种皮伸出时,即可进行大田播种。播种后10~20天出苗,待苗高5~6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知母的移栽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进行,春季移栽上年培育的种苗,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5~6厘米,按株距10~15厘米进行栽植,种苗覆土深度以超过原地面2厘米左右为宜,若土壤干旱,栽后应灌一次透水。夏季移栽一般采用上年培育的种苗,秋季移栽一般采用当年春季播种培育的种苗,将种苗地上叶片保留10厘米左右,多余部分用剪子剪掉,以减少移栽后蒸腾失水影响缓苗,其他技术要求和春季移栽相同。

知母的介绍

知母(拉丁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

知母饲用价值有哪些?

在过去的一些文献资料中,知母常被认为是“有毒植物”或“可疑性有毒植物”。可是,知母对家畜如何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状及其毒理学作用如何,一直没有过确切的报道。据分析(《中药大词典》1366页),知母主要含皂甙(C27H44O4),集中于根茎部,含量达6%,叶片含0.7%。然而从放牧试验观察中得知,知母是一种可食性系数很高的饲用牧草。在春、夏、秋三季,其地上部分均为牛、马所乐食,但不挑食;绵羊最为喜食,并有时表现出明显的挑食现象。春夏季绵羊对知母的采食率高于对羊草的采食率,夏秋季高于大针茅。(如表155—1)并且大量采食后绵羊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症状。种子成熟以后,家畜均不再采食。

表155—1 不同时期绵羊在大针茅、羊草草地对知母的采食率

在生长期知母的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12.83%—11.88%,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也很丰富,见表155—2。

表155—2 知母的化学成分此外,其根状茎可入药,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高热烦渴、肺热咳嗽、消渴、午后潮热等。

鸢尾科

Iridaceae

156.细茎鸢尾

Iris ruthenica Ker.-Gawl.

(靳宗立)

图156—1 细茎鸢尾

Iris ruthenica Ker.-Gawl.

别名

紫苞鸢尾、山马蔺

相关文章
  • 人参枸杞红枣泡酒的功效与作用
  • 茴香茶的功效与作用
  • 荆芥的家常吃法,荆芥的吃法有哪些

    荆芥的家常吃法,荆芥的吃法有哪些

    荆芥的吃法很多,1.可以用蒜泥凉拌,2.下汤面条,出锅时加入。3.做番茄汤之类的咸汤出锅加入提味。4.拌黄瓜,拌凉皮吃。总之,吃法很多。大叶荆芥是芳香类植物,类似于香菜,罗勒,用来提味增鲜的。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 title=荆芥的家常吃法,荆芥的吃法有哪些

    2023-01-13 阅读全文
  • 中药苍术长什么样,苍术中药起什么

    中药苍术长什么样,苍术中药起什么

    苍术是一味中药。名字听起来不起眼,甚至很多人没听说过,但是一定不要小瞧它。苍术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很大作用,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尤为突出,深受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 苍术一般都是野生的,根状茎呈斜生或是直立状,茎的中下部一般为紫红色。采挖一般是在春秋季节,尤其是秋天。把根茎挖出来之后除去残根和须根还有上面的泥土。 苍术有健脾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震亨]曰:苍术治湿,上中下皆可用……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强脾,发谷之气。《本草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

    2023-01-13 阅读全文
  • 马齿苋的作用和功效,马苋菜的作用和功效

    马齿苋的作用和功效,马苋菜的作用和功效

    你好!马齿笕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黏稠味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滑者,亦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等。能驱虫功效,适用于小儿钩虫病。该品有清热解毒、止泻痢、除肠垢、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治疗久痢。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 title=马齿苋的作用和功效,马苋菜的作用和功效

    2023-01-31 阅读全文